13318818734
誰生產(chan) 誰負責,處理大件垃圾,是一種生產(chan) 者責任延伸的行為(wei) 。中央空調回收廠家總經理徐源鴻透露,廣州市民付費清運大件垃圾的意識正在逐步加強,但仍然有很多人是“一扔了之”。在《關(guan) 於(yu) 加強本市大件垃圾管理的指導意見》中,也有類似的表述:按照產(chan) 生者付費原則,產(chan) 生大件垃圾的居民合理承擔大件垃圾清運費。通過加強宣傳(chuan) 引導,增強居民“誰產(chan) 生誰付費,多產(chan) 生多付費”意識。
大件垃圾,隨處一扔,就成了‘無主垃圾’。這種垃圾最後要麽(me) 是物業(ye) 自己運走,要麽(me) 是社區運走,基本屬於(yu) 政府兜底。愛分類也有付費清運大件垃圾的業(ye) 務,而且他們(men) 還有自己的拆解工廠。別人眼裏的無主垃圾,在愛分類的拆解工廠,變成有價(jia) 值的再生資源。床墊拆解後,變成布料、彈簧、海綿等。沙發拆解後,一樣有布料、彈簧、海綿等。而且,連沙發和床裏最難處理的木料,也可以製作成燃燒棒,賣給發電廠。隻是,這類可以拆解並資源化再利用的工廠,在廣州地區隻有兩(liang) 三家。正規企業(ye) 少,推廣力度不夠,造成大部分市民對正規大件清運服務還很陌生。
一位廢鐵回收站的分類從(cong) 業(ye) 者介紹:“現實中,大部分大件垃圾還是靠政府兜底。”他透露,因為(wei) 正規企業(ye) 覆蓋範圍不大,大部分市民在得知自己家的大件垃圾無人收購後,還是會(hui) 偷偷地扔掉。多數物業(ye) 對這種大件垃圾也無力清理。“物業(ye) 清理,也是自己花錢、找人、找車,所以物業(ye) 也不想幹這個(ge) 事。”最後的結局,就是社區、街道等各級政府兜底,由於(yu) 正規拆解廠也很少。目前政府兜底的大件垃圾,有很多沒法做到資源化利用。而是采用比較原始的粉碎手段,變成“其他垃圾”,最後焚燒處理。